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登基吧,少年 >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纵横联合
    茶室里,马寨主、冯和尚两人在,悠哉哉的吃茶闲话。

    见了霍宝与林师爷进来,马寨主招呼他们近前。

    “水大哥那边还没暂歇?”

    霍宝给林师爷倒了一盏茶,自己也倒了一盏,吃了一口茶道。

    “带人直接去校场了!”

    马寨主笑道“倒是省事,要让学生们直接校场上见真功夫,直接打选班长、队长!”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战将班都是一场场拼杀上来的猛将,自然谁也不服谁。

    凭着真功夫胜出,也是没有最没有争议的。

    “那冯叔那班呢?怎么选人?”

    霍宝有些好奇。

    冯和尚笑而不语。

    马寨主翻了个白眼道“我只当我最懒,这回倒是让你冯叔抢了最懒的名头!”

    战将一班是抽签,抽到了相应的签子就是班长、队长。

    只是也不是一次性的,有意竞争者,可以挑战。

    所以战将一班也都往校场去了。

    抽出来的班长与四个队长就是现成的擂主,后头二十人排队等着攻擂,没有一个人肯自己认怂的。

    冯和尚指了金将军代自己坐镇,就没有过去。

    霍宝无语,这还真合了冯和尚的性子。

    “那六叔那边呢?”

    “轮班长,一人两日。”

    “那怎么考评?”

    “生徒考评,每人手中发二十五张票,十二上票、十三下票,每两日投一次票,结业时计数。”

    霍宝听了直咋舌。

    虽说马寨主性子是懒散,可这次却是真用心了,竟然是如此繁琐,不嫌麻烦。

    给大家打分的,就是同学,这倒是能显示公平。

    毕竟老师见到的班长,是班长表现出来的班长,反而不如同学接触的多。

    打分票直接分了“上”与“下”也杜绝了人情票。

    要是让大家自己打“上”、“下”票的话,说不得大家为了省事,就给大家都打“上”了。

    之前听闻马寨主要选副手,应该就在这次后勤班上,否则选个班长不会这样费事。

    ……

    东二室里,李遥将弟弟拉到角落里,低声道“水元帅麾下参谋生三人,另加上滁州州府其他两人,吴墨稳拉的就有五票;巢湖水师参谋生两人,庐州三人,其中我只能拉一票,保底就是四票,水师之前是朝廷官员,与各地士绅相熟,还不知会拉几票;你我兄弟的票,不宜分散……”

    李远倒是果决,立时道“好,那我帮大哥拉票,待到队长竞选时,大哥再帮我拉票!”

    李遥三十来岁,资历老,身份高;李远只有十五岁,想要脱颖而出做班长就太为难。

    之前他主动报名竞选班长,也不过是因霍宝主持,他在台下跟着捧场。

    “那是自然!”

    “黑蟒山老人三票,你我兄弟两票,保底是五票,你我兄弟再各拉两票。”

    “好!”

    李遥往其他面熟的人跟前拉票去了,李远想了想,走到吴墨跟前。

    ……

    两刻钟的功夫,说快也快。

    霍宝、林师爷估摸着差不多的时间,就回到东二室。

    前面挂着涂了墨的木板,霍宝拿了石膏块,直接写了“一、二、三、四”,下面对着的名字是班长四个竞选人,李遥、李远、吴墨、安全。

    霍宝先让四人按照报名顺序上台拉票。

    拉票前,少不得自我介绍一番,毕竟还有些同窗不熟。

    李遥上台道“我原是曲阳一步班捕快,随着邓帅混日子,今春陵水白衫占了曲阳,县令、县丞都跑了,邓帅带了我等几十捕快,收复了县兵大营,征兵自保,老天开眼,等了霍太尉下山,与邓帅表兄弟相见,两家成了一家……太尉提挈,让我治曲阳县政,后滁州府城成军,太尉又调我往滁州任执政,幸好不负所托,九月初曾奉太尉大人令,出访亳州……后又调金陵都尉……”

    之前大家进金陵调派各地人手时,本来要调李遥往庐州接任,想要让他替换朱都尉,后因考虑到滁州军缺乏外交人手,就改派李遥,让他任金陵都尉,好方便使唤。

    庐州都尉,就依旧是朱都尉。

    李遥介绍完自己,就开始拉票“所谓班长,不过是与大家打个下手,与老师做个传话人,不管大家投不投我李遥一票,日后金陵地界,若有什么使唤处只管开口,到底是半个地主。”说罢,就下了讲台。

    第二个是李远。

    虽说兄弟里私下默契,已经有了退让,可在台面上,李远依旧是爽利,道“我是五月初入童兵,跟在宝爷身边,从小兵做起……后为宝爷亲卫任屯长,奉命往常州探铁矿,后往杭州为咱们滁州军购置军械,开通军械买卖,太尉大人下令奖赏,记军功连升两级任千户……后在林长吏安排下,八月征滁州士绅子弟两百、军中知书者一百,试点参谋生一期;十月征召和州、庐州、太平士绅子弟三百,为参谋生二期,试点成功,以此晋副将……”

    没错,李远在童兵的职位是总参谋,级别是五千人副将级别。

    童兵里,这个级别的只有侯晓明、仇威、霍豹、李远是这个级别,就是石三、朱强两人,都是代副将级别,位次在李远之后。

    众人听在眼中,倒是明白李远这点年岁就敢大言不惭的竞选班长。

    实打实的功劳升上来的,有底气。

    而且这参谋班,还是人家试点过的。

    “我年岁小,视各位同窗为兄长,也原意为大家跑个腿儿、打个下手。”李远对诸人拱手道。

    兄弟两个说起自己的功绩来,虽不托大,可也不算谦逊;可到了拉票这里,却都是姿态低,同样简洁明了,倒是引得不少人好感。

    武将班那边都赤膊校场见了,参谋班这里自是不太平。

    只是文人想的多,更爱重脸面。

    虽然对班长之位有意,可心中没底的人也不轻易出头。

    所以报名的就只有四个。

    第三个上台的就是吴墨。

    依旧是先自我介绍“小子吴墨,如今在水元帅麾下任参军,五月里入滁州军,随水元帅北上剿匪,后战和州、进庐州、攻太平、进金陵、围扬州,皆有所获……”

    待到拉票环节,却有反转“李都尉攻高,小子不敢比肩,放弃竞选,待队长竞选再请诸君投小子一票!”说罢,对众人拱拱手,下了台去。

    李遥望了弟弟一眼,心中有数。

    安全苦笑,上了台去。

    他这边稳妥的是六票,剩下的就要靠拉票。

    原本想着再拉两、三票,就有机会榜首,可是吴墨临时放弃,三个人分二十四章票,八、九票也未必能第一。

    他心中叹气,将自己的履历的说了一遍。

    巢湖水师参军,九月中配合霍太尉攻打庐州北关大营,后随大军渡江,打太平、占金陵。

    听着都大气,可知根知底的都明白巢湖水师这一部人马入滁州军晚,参合的战事也不多,军功不显。

    其他各帅手下,都是滁州成兵时就做了袍泽兄弟,水师人马来的晚了一步。

    就是安全想要拉人情票,也没有地方拉去。

    果不其然,等霍宝将选票发了下去,结果出来,安全八票,李远三票,李遥十三票。

    林师爷与霍宝都看了吴墨一眼。

    四人能拉到的票数,两人进来前也琢磨了一下,李远年岁在这里,是打酱油的,其他三位各有长短。

    安全八票,已经不算少了。

    这也安全是秀才功名,之前还有朝廷正式任命在身,行事颇为正统。

    安全的短处,则是巢湖水师出身,融入滁州军晚,与其他各部人马都不熟。

    李遥的短处皂吏出身,不仅算不得正统读书人,还容易被正统读书人轻鄙。

    长处是资历老,地位高,与各部人马相熟。

    到了吴墨那里,吴家的案子声名远播,固然有亲人血仇在里头,可到底是伯祖父,有养育之恩,告发之举太过不留余地,毁誉参半。

    吴墨的长处是五月从军后,一直在军中,与军中出身的参谋生相熟,能拉来几票。

    若是三人相争,结果还真的说不好。

    获胜之人,就靠几张路人票了。

    可是吴墨退出,李遥就得了十三票,绝对的优势胜了安全。

    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霍宝不信。

    不外乎李遥与吴墨达成默契,私下里谈好了条件。

    李远虽只得了三票,却也是不见沮丧,反而眼神烁烁,带了欢喜。

    他心中明白,这三票都是路人票,不是“亲友”票。

    就算没有这三票,队长都可争,有了这潜在的三票,队长更是妥当了。

    等到队长候选报名,除了李远、吴墨、安全三人之外,还有宋二爷、林瑾、霍林三人报名。

    经过一轮票选,大家也明白了。

    有心想要试试的,就此报名。

    约莫多少票能当选,实在没底的就不上前凑数。

    班长选票上,大家勾画一人。

    到了队长这里,要选四人出来,大家就勾画两人。

    结果出来,吴墨十二票、安全十票、李远九票、宋二爷八票、林瑾五票、霍林四票。

    参谋班,班长李遥,队长吴墨、安全、李远、宋二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