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正文 第319节 空前险情
    经过这场高强度的局部反击战,南京军正如萧爻总结的那样,“把最后的元气都打光了,完全丧失主动出击和再次进行局部反击的能力”。因为兵力已经严重不足,南京军开始全面收缩防线,汤山镇和龙潭镇都被日军夺去,南京军放弃夺回,乌龙山虽然在继续增兵情况下可以继续坚守,但因为兵力不足,被南京军主动放弃了,栖霞山防线同样被南京军主动放弃,其余的次要阵地都被放弃了不少,最终,南京军还掌握着江北的浦口区(兵力也只是集中于江浦镇核心地带,放弃了镇外的次要阵地)、南京城主体、紧靠着南京城的紫金山、幕府山、红山、北崮山、雨花台以及虽然孤悬在外但不能放弃的大胜关要塞。对比于南京之战开始时,南京军此时的控制区已经缩小40%左右,但此举保证了兵力密度和防线强度与开战初一样。

    南京城内,众志成城、秩序井然。正规军官兵们严守阵地,宵衣旰食、枕戈待旦,预备队民兵们或轮换正规军或抓紧时间进行刻苦训练,厉兵秣马、挥汗如雨,工兵们和民工们继续争分夺秒地挖掘坑道、构建工事,位于大型地下室内的工厂里的工人们两班倒地勤奋工作。金陵女子大学校务处主任、美国传教士、著名教育工作者明妮·魏特琳女士在她的《魏特琳日记》里写道:“...南京已经成了一面旗帜,一面激励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且让中国军民获得必胜信心的旗帜。南京是中日战争的前线战场,并且没有‘之一’,可以说,自从南京战役爆发后,日军就没有在中国的别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攻击了,只对山西省山东省进行了一些袭扰性、试探性的小规模攻击,其规模、强度、影响力跟南京之战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中国战场上的日本军队把绝大部分的力量都用于攻占中国的首都,南京。南京、南京,这是一座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城市,它无愧于自己的首都身份,它像一座山、一堵墙,死死地抵挡着几十万日本军队的猛烈攻击。南京是中国的心脏,时时刻刻地牵动着整个中国,全中国以及全世界都惊奇地发现,从南京传来的是一封接一封的捷报,这颗中国的心脏正在不屈不饶地、雄壮有力地跳动着,为整个中国源源不断地输出新鲜的血液和蓬勃的活力,让中国这个沉睡已久的巨人慢慢地觉醒过来。因为南京,中国不断地欢欣鼓舞,抗战到底的信念和抗战必胜的信心都与日俱增地高涨澎湃,南京城内充斥着无所畏惧的豪情勇气。在某个地下军医院里,我亲眼看到一个伤重不治的军人是微笑着死去的,他的脸上充满了毫无遗憾的、快乐的笑容,临死前,他握着身边战友的手,‘值了!我这辈子值了!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就是留在这里,跟着你们一起保卫咱们的国都,一起痛痛快快地杀那些东洋鬼子,诸位兄弟,我先走一步了’,他说着,含笑地闭上眼睛。这一幕令我这个外人也热泪盈眶,感受到了这股伟大的精神力量。”

    大胜之后的南京军立刻马不停蹄地整军经武、严阵备战,所有人都知道,日本人素来是狭隘极端、睚眦必报,一下子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会疯劲大发地发动大规模的报复性强攻。官兵们都来不及喘口气,马上投入接下来就要爆发的全面防御战中。

    事实发展得让南京军上下都大惑不解,连续好几天下来,围攻南京城的日军一反常态地纹丝不动,既没有大举攻击也没有全面撤退,只是保持着原先态势,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反常必有妖。”蒋纬国心里有股不安的预感。

    日军的华中方面军此时共有15个师团(包括3个朝鲜师团)、3个重炮旅团、2个混成旅团(台湾旅团),虽然已经遭到二十万人的伤亡,但因为日本军队拥有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前线部队打光多少都会得到及时的补充(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这些部队平均保持着七成左右的满员度,因此华中方面军总兵力仍有25万以上,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虽然日军战死战伤了大量精锐老兵(补充的预备役兵员在战斗力上肯定要或多或少地逊于现役兵员),并且日军在士气上、信心上受到很大的挫折,军械物资也损失得非常巨大,但必须要承认,日军的华中方面军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军事集团,倘若日军真的不计代价、不惜血本地强攻南京城,拿下南京城并不是做不到,毕竟,南京军这边的精锐老兵已经损失六成之多(过半伤兵可以重返战场,但需要时间养伤),整体战力同样因为损失而逐渐下滑。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在南京反击战后十分中肯地评价道:“虽然南京军创造了奇迹,但南京军的整体战力也进一步地降低了,自损两万八千人歼敌三万五千人,这个比例在防御作战中是不太理想的,总体而言,南京军此时的整体战力只有战事初期的一半不到,若日军继续强攻,付出三万人左右的伤亡代价就可以攻入南京城内,再付出五万人左右的伤亡代价就可以基本上占领南京了。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坚持下去,我认为他们已经丧失获胜信心了。”

    因为日军的偃旗息鼓,南京城和南京军在激战之后获得了一定的休整时间,城内的气氛也轻松了不少。蒋纬国前阵子累得够呛,这几天难得稍微安逸了一下,他每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六点起床(实际上他很多时候都爬不起来,要睡到中午甚至下午,战事让他生物钟十分混乱),蒋纬国住处很多,他有时候住在位于紫金山上某个防空洞内,有时候住在城内某个地下室内,有时候住在玄武湖,有时候住在别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为防止遭到刺杀,所以经常变换住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女人多”;起床后,洗漱吃早饭,时间来得及的话,赶去紫金山最高峰北高峰上,北高峰也是南京城的最高处,峰顶上设立了一根三十米高的旗杆(用紫金山上一棵百年树木做成的),每天早晨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该国旗不降,寓意为国旗一直飘扬在国都的天空中,每天早晨的升国旗仪式是先降下旗杆上的国旗,然后再升国旗)。仪式举行时,嘹亮的《中华民国国旗歌(青天白日满地红)》通过山顶上十多个高音喇叭响彻南京全城,仪仗队徐徐升起国旗,敬礼并鸣枪,气氛庄严而肃穆。

    参加完升旗仪式,如果有公务要办,蒋纬国就去处理公务,如果有会议要参加,蒋纬国就去参会,中午时,人在哪里就在哪里吃饭,下午还是这样,如果闲下来了,蒋纬国就去“看望家眷”,再然后,或去军医院慰问伤兵,或去前线阵地进行视察,或去别的地方进行视察,比如工厂,再比如农场、渔场、养殖场。

    南京军在南京城是一边打仗一边种粮食养家禽家畜的,原因自然是无需多言的,南京军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且必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方面其实也是很有学问的。南京战役在1938年12月1日爆发,种粮食肯定要立即就种,不可能等到“春暖花开”再种,那就是刻舟求剑了。世界三大粮食农作物,玉米、小麦、水稻,一样都不适合南京此时种植,玉米喜温,小麦周期太长,水稻喜高温不耐寒,除此之外,因为气温、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因素,高粱、大豆、蚕豆、绿豆、小米、大麦等农作物也种不了,所以南京军主要种植土豆、红薯、萝卜、白菜、韭菜等容易种植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点的农作物。在这件重要的事情上,蒋纬国的“先知”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解决农作物在当时冬季内的保温问题,他特地从德国订购了一大批的透明塑料膜,用于在南京城内搭建农作物的温室大棚,此办法极大地解决了南京城内冬季种粮困难的问题。

    除种植物,官兵们还养殖动物,玄武湖、莫愁湖、紫霞湖等南京军控制区内的湖泊池塘都被蒋纬国变成了虾池鱼塘,并且还被用来养鸭养鹅,各湖边则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鸡棚、猪圈、羊圈、牛圈,鸡鸣猪哼羊咩牛吽声终日不断。虽说这些昔日的风景名胜都被搞得乌烟瘴气,但确实极大地解决了守城军民们的吃饭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种粮食蔬菜的地方并不限于在城内空地上,紫金山、红山、幕府山等山的山坡上也被开垦用于大面积地种植农作物,主要在背对着日军的山坡上,防止被日军炮火摧毁。山上树木被砍得差不多了,到处是荒地,正好用于种植农作物。

    二月份最短,所以蒋纬国悠闲了一个星期后,三月份已经到来了。

    3月1日这天,蒋纬国再次收到了希特勒的电报,电报上就一句话:

    你做到了。

    话非常短,但够了,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看到这份电报,蒋纬国笑了,是的,他确实做到了,在原先历史上只守了13天的南京如今因为他的改变而守了整整三个月,并且没有丢,原先在南京战场上只死伤1.2万的日军如今在南京战场上死伤了整整20万。这场中日战争从一开始就被蒋纬国改变了,一开始的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还勉强地有着原先的面目,但到此时的南京战役,彻底地跟原先历史上面目全非了。蒋纬国其实也想过,八年抗战,如今才八个月就被自己改变得如此大不相同了,以后呢?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蒋纬国自己也不清楚了,实际上,他的“料事如神、未卜先知”能力在这个时候已经丧失得差不多了。面对未知的未来,蒋纬国确实也暗暗有些紧张,但他转念又一想:改变历史不就是我的使命和目的吗?不管怎么说,日本人的死人翻倍增加,日本人的损失翻倍扩大,不是好事难道还是坏事吗?

    陶德曼随即找蒋纬国,两人在蒋纬国办公室内单独会谈。陶德曼春风满面:“小蒋先生,你做到了,元首让我代表他本人向你表达最衷心的祝贺,以及他对你的敬意。”

    蒋纬国笑起来:“言重了。”

    陶德曼下面说的话则让蒋纬国大喜过望,因为蒋纬国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蒋纬国现实得不能再现实了):“小蒋先生,元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打算赠送你300架飞机、300辆坦克、100门大口径重炮、10艘潜艇,以及3000万美元的资金,不是贷款,是资金,并且,这些军火资金不在德中合作条约里,是元首额外赠送你本人的。”他话语间明显是别有含义。

    蒋纬国喜不自禁,但他脑子不慢,立刻冷静了下来:“元首如此慷慨大方,我感激不尽。这些军火和资金,加起来怕是有1亿美元了吧?德国眼下正在快速复兴,国力可谓蒸蒸日上,但也没有美国那样富得流油,我相信,元首的手头也是紧巴巴的吧?尽管如此,元首对中国仍然是一掷千金,这么大的人情,我国不好好地回报,实在说不过去啊!”德国在1938年的gdp总值约为300亿美元,美国在1938年的gdp高达约1000亿美元,苏联略高于德国,英国略低于德国,意大利约为100亿美元,日本约为150亿美元(包括中国东北、中国台湾、朝鲜半岛、琉球群岛等非日本本土地区),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在正式认真进入战争状态后,短短两年后,gdp就暴增为2000亿美元,再在短短四五年后,gdp就暴增为3000亿美元。

    陶德曼露出心领神会的笑意:“小蒋先生,元首之所以对中国、对你如此的慷慨,因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你给了德国太多的东西,光是中东油田情报,就价值无法估量了,第二,元首是很重感情的,他已经把你当成朋友,第三...”他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德国需要中国。”

    蒋纬国点起一根香烟:“中德日三国联盟?”

    陶德曼点点头:“我与你父亲密谈过,你父亲的底线就是‘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中日就可以暂时性地握手言和’,相对于你父亲的温和态度,你的态度是非常激烈的,这么说吧,小蒋先生,虽然你军衔不高,但你就是中国高层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你是中国高层里最激烈、最强硬的‘主战派’,如果你能松口,这件事就有很大希望了。”

    蒋纬国沉默地抽着烟,思索着。

    客观上讲,希特勒对中国非常好,这其实是必然的,首先,蒋纬国给了他很多“好东西”,值得他进行大力回报;其次,希特勒本人是“很重感情”的,虽然把国家利益寄希望于个人感情是不靠谱的,但国家领袖毕竟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国家领袖的好恶肯定影响到国家的政策,虽然不占主导地位,却是不可避免的;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战略利益。是的,德国需要中国。德国要打世界大战,除德国,世界上此时算得上“大国”的就是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日本、意大利,这七个大国里,意大利肯定成为德国的盟友,但意大利中看不中用,这个盟友给德国带来的“助力”实在太弱了,其余六大国里,英、法、苏都是德国的战争目标,美国极有可能也成为德国的战争对手,剩下的中日两国里,日本确实很强,但根基有些浅薄,中国很大,但却不强,中国想要变得又大又强,需要时间。德国带上中国、日本、意大利一起打世界大战,胜算肯定能达到最高,偏偏中日两国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世仇关系。德国如果只拉拢日本,必然会失去中国,如果中国不成为德国的盟友反而成为德国的敌人,肯定极大不利于德国,所以希特勒才如此大力拉拢中国。希特勒虽然很重感情,但他又不是慈善家,他不会仅仅因为蒋纬国的三寸不烂之舌和他跟蒋纬国的感情就浪费国力支援中国。希特勒一掷千金地支援中国,根本目的是拉拢中国,以及劝说中国能跟日本化敌为友,如果中日停战了,两国都成为德国的盟友,中日都不会继续消耗国力军力,中国还能得到建设发展的宝贵时间,准备得更充分地跟德国一起打世界大战。这个格局,对德国来说是最为完美的。

    德、中、日、意四国vs美、英、法、苏四国,这是希特勒的政治战略目标。

    大国之间的利益是错综复杂的,所以考验到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所以才会产生形形色色的外交斡旋。

    希特勒送给蒋纬国的这批军火和资金,说难听点,就是“贿赂”蒋纬国的。因为蒋纬国是中国的头号“对日主战派”,如果蒋纬国能够松口,德中日三国联盟才会有希望化为现实。

    蒋纬国沉吟了半晌,喷出一团烟:“陶德曼先生,中日之间除了利益冲突外,还有无法调停的民族仇恨,当然,我清醒地认识到,利益才是第一位,所以,如果更符合中国的利益,我可以暂时性地跟日本人做做‘朋友’,注意,暂时性的,并且,我绝对不会牺牲国家利益,不可能一边被日本人霸占着我国的国土一边还跟日本人‘做朋友’。”

    蒋纬国当然不可能真的跟日本人“做朋友”,灭亡日本是他一直没有动摇的目标,不过,如果在灭亡日本前可以利用一下日本、让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他当然可以推迟灭亡日本的计划和时间。

    陶德曼露出一个复杂的苦笑:“互不相让,如何握手言和、化敌为友?”

    “国家利益,寸步不让!”蒋纬国态度斩钉截铁。

    陶德曼正要继续开口,敲门声响起:“参座,是我。”是萧爻的声音。

    蒋纬国立刻起身去开门,萧爻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蒋纬国,蒋纬国跟陶德曼打了一个招呼,然后跟萧爻走到一边。

    “最新情报。”萧爻取出一叠文件,“日军在其本土新建的十个师团已经被编为三个军,并且都在被其海军舰队向上海运送中,光是今天,第106师团和第107师团就已经到上海了。”

    “这十个师团都要被投入南京战事?”蒋纬国顿时心头又发凉又发颤。

    萧爻不置可否:“看上去是的。这10个师团分别是第21、第22、第23、第24、第25、第30、第106、第107、第110、第116师团,总兵力约25万人。”他看着蒋纬国,“如果这10个师团真的都压上来,那么,日军华中方面军的可战之兵就高达50万以上了。”

    蒋纬国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五十万日军!”他不寒而栗,五十万日军,如果说南京还不会沦陷,根本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即便是蒋纬国,他也承认,五十万日军压上来,南京必破无疑,并且会在三五天内甚至更短时间内被攻破。

    “浩然兄...”蒋纬国用确实在微微发抖的声音问萧爻,“我们该怎么办?”

    萧爻道:“如果这10个师团真的是参加打南京的,我们只有三个选择,一是弃城撤退,二是死战到底、全军覆没,三是调集外围国军迎头而上,跟日军在南京打一场决战性的会战。”

    蒋纬国手指轻轻哆嗦着点起一根香烟:“浩然兄,如果我们跟日军在南京展开决战性的会战,你觉得胜算多大?”

    萧爻看着蒋纬国,半晌后才吐出三个字:“三成吧。”

    蒋纬国狠狠地抽了一口烟:“日本人这是豁出老本跟我们拼了。”

    萧爻点点头:“是,日本人在孤注一掷地进行最后一次的豪赌。”

    蒋纬国顿时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操!这是原先历史上没发生过的!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