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正文 第九一二章 东征方略(上)
    那些穷的一逼的国家,综合实力弱的可怜,面对一个强大的邻居时,当权者自然想要归化。毕竟归化之后,水涨船高,看似地位低了,但实际上却要比以往好上很多,至少不会被物资匮乏的问题继续困扰。

    而事实上如果不是李承乾来自于后世,提前知道很多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这次根本就不会让独孤玉林答应林邑人的要求,更不要说把他们带回长安。

    一个落后的林邑并没有大唐当时所需要的一切,归化之后除了变成大唐的累赘之外,没有任何一点好处。

    而与林邑相反,那些有着强大生产力的国家则没有任何归化的想法,高句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面对着大唐数十万大军,高句丽硬是梗着脖子在叫嚣:

    来吧,老子不怕,只要有任何一个大唐人的脚步踏过边境,大高句丽一定会尽起国内六十万大军,三月之内杀入长安。

    李二是在四月中旬的时候收到这个消息的,看着手中情报上娟秀的字体,忍不住问道:“这份情报是谁递送上来的?为何如此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没有哪里与众不同啊?李靖疑惑的看着李二,那份情报他也见过,除了上面高句丽的口气大了些之外,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为何皇帝陛下会有这种惊诧的表现?

    “怎么?你们都没有看出来么?”李二将手中两张字条抖了抖,拿起其中一张原版的说道:“这个,应该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吧?”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李靖等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一群舞刀弄枪的老杀才,只要情报不出岔子就好,谁会注意这种细节上的事情。

    李二说了半天,似乎也觉得过于吹毛求疵,讪讪的将字条放到了一边,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放的很小心,并没有交给身边内侍拿去销毁。

    “陛下,高句丽明显有了准备,茂公他们想要攻其不备怕是有些难了!”不再纠结于字条的问题,一群老货们开始纷纷发言,而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先锋官李绩。

    “放心吧,茂公那里他自会有分寸,担心他还不如想想拿下高句丽之后如何治理。”李二很是随意的一摆手,并没有将高句丽的誓言当成一回事儿。

    高句丽有六十万常备军不假,其国力很强也不假,但是若说能打到大唐长安这就有些夸张了。

    想当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敢偷偷摸摸的在边境侵占一些地盘。而现在,大唐兵强马壮,带甲百万,若说他们能打到长安那真就是吹牛逼了。

    “陛下不可轻忽啊,高句丽边军常年与契丹等部交战,其战力并不比我十六卫弱上多少,若是大意之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出征打仗都需要一个好彩头,不吉之言是万万不敢说的,所以作为妹夫的柴绍大将军点到即止的提醒了一句,多余的话再也没说一句。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虽然最后得胜而归,但却并没有给这个国家造成多大的伤害,前车之鉴摆在那里,的确由不得众人大意。

    “高句丽……”李二叹了口气:“高句丽的文化继承自中原,而今却成了大唐心腹之患,造化弄人啊!”

    “唉呀,小小高句丽为而已,何至于让陛下烦闷,只消给老程三月时间,定然将高藏武羁至阙前。”程老货看气氛有些不对,主动跳了起来,士气可鼓不可泄,李二亲征,他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很多东西,锐意进取和意志消沉,很可能会让东征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知节莫闹,朕只是心有感触而已。”李二被老程突如其来的一嗓子扰乱了心绪,狠狠眼了他一眼之后对大帐中的众人沉声说道:“高句丽沿袭中原文化,不思报恩反而狼子野心想要侵吞中原,若不毁其国,屠其种,我大唐何以立国,吾等又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臣等愧疚,有负圣恩!”长孙无忌连同一起出来的其他将军纷纷起身请罪。

    虽然高句丽如此嚣张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规矩下,向老李认个罪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并没有什么,李二也不会真的拿他们治罪。

    果然,李二看着一群表面上诚惶诚恐,私底下挤眉弄眼的老部下无奈的叹了口气:“都起来吧,别拿这副样子来恶心朕。”

    “喏!”老货们彼此递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脸上笑的甚是猥亵。

    “都正经些,莫要闹了!”李靖到底是稳重一些,生怕一群人闹的不可收拾,出声警告了一句之后,看向李二缓缓问道:“陛下,眼下我们已经度过黄河,再往前大概月余便可达到高句丽边境,到底如何行事还请陛下示下。”

    大帐中的众人静了下来,关切的目光在李二身上扫来扫去。

    从长安出来的时候只是说东征高句丽,将辽东从高句丽手中拿回来,但是具体怎么个拿法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到底是见人就杀?还是区别对待?大业年间高句丽可是掳掠了大量汉人,即便是到了现在,边境那里偶尔也还等听到对面有人对天长嚎,抒发着有家难归的情绪。

    这些被掳走的汉人是一个大问题,他们有很多人在高句丽已经取妻生子,或者嫁为人妇,具体身份上的界定已经十分模糊,如何甄别对待他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二也知道这件事情有些棘手,所以尽管有荡平高句丽的打算,但却一直没有拿出一个有效的治理地方的方案,大多数的决定往往都是含糊其词,让这些跟着他出来的老杀坯们摸不着头脑。

    “克明,你怎么看?”李二犹豫了一下,把问题丢给了杜如晦。

    碍于面子,李二很难做出斩尽杀绝的决定,必竟那边还有不少汉人,屠杀同胞个恶名可是老李同志完全不想背负的,所以老杜自然就成了帮李二顶雷的那一个。